第13章 深不可测(第3/5 页)
“洛阳铲。”茅跃进瞟了一眼手机就把目光移开,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,拿这个就想考我,也太小儿科了。
王三牛说:“听说是盗墓用的?”
茅跃进看了一眼王三牛,“小王,你说得对,也不全对,不过洛阳铲的确是一个盗墓贼发明的。”
“那它的历史一定很悠久吧?”江枫听得一头雾水,只好顺着茅跃进的话往下说。
“与中国几千年的盗墓史相比,洛阳铲的历史其实非常短,至今不到一百年。”茅跃进顿了顿,“你们怎么突然对洛阳铲这么有兴趣,是不是又有文物被盗了?”
“那倒没有。”江枫说,“这其实是一个案子上的凶器。”
“凶器?”茅跃进眯起了小眼睛。
江枫苦笑道:“不瞒您说,案子是半个月前发生的。刚开始没人认识这件凶器,只好管它叫‘四不像’,我们也是昨天才知道这是洛阳铲,要是早来向您请教就好了,也不用兜那么大一个圈子。”
“洛阳铲的确很神奇,没想到它还能成为凶器,这倒是头一回听说。”茅跃进半信半疑,欲言又止。
王三牛有点迫不及待,赶紧给茅跃进递烟。茅跃进摆了摆手,拿出自己的三五香烟,他只抽这个牌子的烟。王三牛马上又拿起打火机给他点烟,“茅馆长,您就别吊胃口了,快给我们讲讲吧,这洛阳铲到底是干啥用的?”
茅跃进哈哈大笑,美美地吸了一口烟。“二位不嫌我啰嗦,我就简单说几句吧,说错了不负责。”茅跃进本来就是话痨,清了清嗓子,话匣子打开,便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。他说出了一段洛阳铲的传奇身世。
1923年,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特别显耀的年份,太阳底下无新事,颠三倒四还是那些狗血的剧情:孙大炮又打回广州了,北洋政府又政变了,大总统又跑了,哪里的工人罢工运动又被镇压了……舞台上演员不停地换,剧本一成不变,折腾得人都昏昏欲睡。
这一年,洛阳发生了一件大事和一件小事。大事是,河南省长公署由开封迁至洛阳,洛阳成为河南省会。当地人们欢欣鼓舞,以为从此以后,洛阳就坐稳河南老大的位置了。与此同时,一个土哩巴叽的农民偷偷摸摸地干了一件小事,这件事情太不起眼,以至于要到半个世纪之后,人们才能完全认识它的价值。
河南省洛阳市廛河区瀍河回族乡邙山脚下,有个叫马坡村的回族聚居村。1923年,马坡村出了一个叫李鸭子的人,他的第一职业是农民,半公开的第二职业是盗墓。当时军阀混战,大家都忙着抢钱抢粮抢婆娘,杀人放火都没人理,哪有闲工夫管这些事。趁着天下大乱的好年景,李鸭子无意中赶上了的盗墓事业的风口。
有一天,李鸭子去附近的集市赶集,逛累了,蹲在马路边抽旱烟。李鸭子看到对面包子铺的人在地上打洞,洞很小,那人手里拿一个小工具,先打进地下,再拔出来,就能带出一些土。如此不断重复,洞就越打越深。
李鸭子是个爱动脑子的人,瞧着瞧着就灵光一闪,假如用这种方法来探测地下的土层,以后找墓定位不就方便多了吗,比“分金定穴”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可靠多了。李鸭子还是个实干家,有梦想就去做,马上找到铁匠,按照自己设计的样式打制了出实物——世界上第一把洛阳铲诞生了。
李鸭子叭嗒叭嗒抽着旱烟,瞅着这个怪模怪样的黑家伙,心里一点底都没有,不知道这玩艺儿到底有没有用。李鸭子没想到,这个小发明不仅管用,而且大大地管用。
铁匠打制的实际为洛阳铲的铲头部分,长三四十公分,半圆筒形,中间是空的,为U型凹槽。接上特制的木杆和绳索,就能打入地下十几米深处,铲子提起来之后,中空的凹槽会把地下的泥土带上来。
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,通过对土壤的结构、颜色、密度和成份进行分析,就能知道地下的情况。如果是被人翻动过的熟土,说明地下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;如果含有陶瓷、铁、铜、金、木等质物,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。经验丰富的盗墓者,仅凭洛阳铲碰撞的手感,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。
早期的洛阳铲接木杆,由于木杆太长,目标太大,不方便携带。后人不断对它进行改良,用螺纹钢管代替木杆,每截钢管长半米左右,可层层相套,任意伸缩,就像钓鱼竿一样。
现代的洛阳铲基本由六大部件组成:铲头、配重杆、加长杆、吊环、安全绳以及携带包,方便携带和拆装。经过上百年的演变,洛阳铲已发展出庞大的家族,用途也越来越广泛,除了用于考古,在建筑、公路、地质勘探等领域也大显身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