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0章 奕山:满清武官的荣辱的一生(第4/5 页)
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指挥俄军沿黑龙江推进,并在沿途驻扎士兵、储备粮食、建设房屋。面对俄军的侵略行为,奕山没有采取有效的阻止措施,而是采取了所谓的“阳抚阴防”策略,表面上与俄军进行商谈,实际上则是放任俄军在黑龙江左岸建立哨所,公然占领土地。
到了咸丰七年(1857年)夏天,俄军大举进入海兰泡,并强迫清廷通商。奕山对此感到极度恐慌,并上奏表示,如果阻止俄方,可能引发冲突。然而,咸丰帝并没有批准他的妥协请求,命令奕山抗议俄军的行为,并要求俄军撤回人员和船只。尽管奕山按照旨意提出了抗议,但他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来抵制俄国的侵犯。
咸丰八年(1858年)四月,奕山奉命与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举行边界谈判。最初,奕山还坚持根据《尼布楚条约》的规定,声称两国边界早已划定,无法更改。然而,当穆拉维约夫坚持要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,并以最后通牒形式威胁要离开谈判桌时,奕山的态度发生了急剧变化。在俄军夜间施放枪炮进行威胁的情况下,奕山担心冲突升级,最终放弃了坚守领土的原则,转而寻求和平解决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(1858年5月28日),奕山未经充分授权,便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《瑷珲条约》。根据条约内容,沙俄获得了黑龙江以北、外兴安岭以南超过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以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“共管”区域。此外,条约还给予了沙俄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航行权。穆拉维约夫对条约的结果十分满意,称奕山为“我的挚友”。
条约签订后,沙俄进一步侵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,并侵入松花江三省等地。面对这些新的侵略行为,奕山依然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抵抗措施,继续坚持“权宜办理,暂且姑容”的态度。
奕山在处理这一系列事件中的表现,尤其是他在《瑷珲条约》中的妥协态度,引起了朝野内外的广泛批评。大理寺少卿殷兆镛弹劾奕山,指责他未经圣旨同意,轻易地将大片领土拱手让人,并且一旦作出承诺,便无力改变局面。
五、晚年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