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(第3/5 页)
“我想也是……当时去美国留学,是觉得美国的科研体系成熟,环境优越,没想到才几年,还是遇到这种烦心事,”郗羽有些泄气,“我打算看看情况,如果实在没办法干下去的话,趁假期再找一份工作。”
“现在是暑假,机会比较多,”李泽文问,“那还打算留在美国吗?”
“我正在做的研究比较前沿,除了美国,能去的研究所极少,”郗羽摊手,无奈道,“实在不行,去欧洲也是个选择……法国的一个实验室可能有点意向。”
“没考虑回国?”
“当然是考虑过的,”郗羽说,实际上每个留学生都把“回国”作为备选项,只不过通常在比较靠后的位置,“但国内的科研环境也不算理想,仪器和设备和我在美国接触的有代差,而且听说人际关系也是麻烦事。”
郗羽绝不是不爱国,也不是对美国有什么深厚的感情,想留在美国的原因无他,因为国内的经济和科研实力的差距。如果把大气科学比喻成金字塔的话,美国绝对站在最尖端的位置,资源丰富机会特别多——譬如,她身边的都是行业内的一流学者,可以随时和同行交流最新资讯,她念博士的时候就可以蹭船去南极考察,写一个简单申请就有超级计算机用,更别说还有海量的数据可以查阅……种种优势太大了,如果在国内,因为资源有限,竞争激烈,这些好事几乎很难轮到她。
理工科的情况李泽文也清楚,他眉心微松:“事在人为。你是做数学模型的,设备差一点也不是不能出成果。而且据我所知,国内几个研究设施虽然不如美国,但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梯队了,至少不逊色欧洲。”
“这件事我也知道……”
郗羽含糊地附和了几句,她内心当然同意李泽文的判断。不过她还是认为,自己才刚刚博士毕业,就算要回国,也要在美国获得足够的经验值后再考虑,起码要发三五篇影响因子过10的论文再说。
她不想再提自己的未来问题,反正一团乱麻连个线头都找不到——李泽文自己也是这个学术界的一份子,还是特别特别成功的那类,她还在苦哈哈当学生的时候人家都当上了教授,对其中的结症认识肯定比她深入了不少。
为了让李泽文减少提问,郗羽主动出击:“教授,你呢?你现在是回国度假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。